不是故意不合作 !御姊愛:學習尊重你的「內向型人格」伴侶
這幾年討論內向心理學、內向人格的文章、書籍、影片很多,前陣子我看了「Finnish Nightmares 芬蘭人夢魘」的系列插畫被逗得樂不可支,雖然標題是芬蘭人夢魘,但戳中的其實是所有內向型人格的心。
對,我是內向型人格者,而且經過專業量表測定,還合併有一定程度的社交焦慮症。(內向型人格不一定有社交焦慮症,有些人只是單純喜歡獨處、獨立作業而已)儘管我的工作時常必須要在鏡頭前說話,或進行規模大小不等的授課或演說,但只有我自己內心清楚,這種事情若非必要是絕對不想做的,對我來說,規劃課程比當講師自在,當拋問的主持人比當發言來賓開心,總之能不要在目光焦點的正中心,哪怕只是稍微偏一點我都會覺得「天啊,實在太好了」。
內向和外向其實不是黑白兩分,比較類似一種光譜的概念,每個人在這道光譜都有一個自己的位置,有些人可能外向多一點點,有些人可能內向明顯一點,沒有人絕對的外向或絕對的內向,極端值會讓行為太過異常。
內向型人格加上對社交的焦慮,其實會影響生活的各種層面。例如在生活裡,時常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哪裡做錯了,捷運上有人移開我隔壁的位子去坐其他地方,我會擔心是自己哪裡有問題;或是從小就無法在公共廁所「解放」,不是潔癖,而是只要外面有人在講話,或甚至只要知道/想像「外面有人」,就完全無法噓噓。更不用說常常在飛機上,明明膀胱快爆炸,卻因為「幻想外面可能有其他乘客在排隊」,而一滴也擠不出來。(後來才知道,原來這種情形有個專有名詞「膀胱害羞症(Paruresis; Shy Bladder)」,也屬於焦慮的一種)
內向型人格者通常還有一個特質,就是對於別人的提問多半會過分認真看待,我們喜歡深度聊天更甚於打屁扯淡,所謂的社交式閒聊(Small talk)對我們來說簡直是比解幾何數學題還難。
聊天就聊天,到底什麼是打哈哈式的聊天呢?在我還沒有「學會」Small talk的時候,每當人家問我「最近過得如何?」我都會很認真的回答我最近煩惱的事、心情的變化、幾乎要把想講的都講一輪,後來才發現,其實問你「最近過得如何?」的人,並不總是真心想要知道「你過得如何」,他們只是想表達自己的友善而已。
就像你如果聽到美國店員問你「How are you doing?」就趕快回答Good,倒不是因為你真的很Good,而是這樣回答是最快可以把對方打發走的方法。
內向型人格在工作上也不輕鬆,旁人以為內向的人不在意別人,其實我們是太過在意他人。求學的時候,我就時常因為想要舉手發言表達想法,卻擔心發言完之後會有什麼結果而緊張到立刻胃痛、腹瀉、心跳加速;這幾年開始上節目,我也常擔心自己講的笑話不好笑,拋出來的梗不知道能不能有共鳴。而電視台錄影時常常會等很久,為了想避開「後台等候時彼此哈拉」這個社交環節,怕被發現自己閒聊的技巧很遜,我甚至一度帶著書躲在旁邊看,結果反而更像一個怪咖。
不善於社交是我們早就心裡有數的事,但如何讓伴侶了解並尊重這樣的我們,卻是很難的課題,因為我們通常很友善,別人激怒我們的時候,我們往往還是不會當面爆炸(雖然可能自己翻來覆去越想越氣),「這些事這麼明顯,難道還需要我們說嗎?我如果拿出來說,事情可就很大條了。」是我們心裡常出現的潛台詞。
所以,如果你也有一個和我一樣的外表開朗實則內向,不太善於社交的伴侶,以下是一些「相處操作說明書」:
- 不要一直叫一直叫,叫到他回應
內向型人格伴侶很容易在任何環境中陷入自己的世界,而且比你想的更容易,他們可以做菜做到如入無人之境,也可以自己享受閱讀像跟過世的作者愉快地靈魂交流,又或是他只是浸泡在片刻發呆的寧靜裡。
你如果有事,叫他一次但沒有回應,不要一直叫到他回應。無預警的「大聲、吵鬧」是這類型伴侶的死穴。
【解】 最好的方式,是你直接走到他旁邊,用一貫沈穩的音量和語氣,和他說話。(如果你帶著一杯熱茶或熱咖啡來更好,我們會很樂意把書暫時收起來陪你說幾句)
2. 他其實未必很享受「一群朋友」的聚會
戀愛的時候大家都會裝一下,至少去跟對方的家人、朋友聚會,一方面顯示自己融入,二方面也想對外說明自己的存在。一旦兩人關係穩定,真實的自我就會開始顯露,多數的內向型人格伴侶都喜歡小size的約會(例如4人以內),一旦人多,他們就會開始感到有壓力。
有不認識的新朋友、新的聚會場地,都可能讓他們將壓力一層一層的疊上去。
【解】如果這次聚會有一些不認識的新朋友,那就約在之前去過幾次且熟悉的場地;如果這次聚會人很多,但都是認識的朋友,不妨就約在新的地點。
3.不要輕忽他想跟你「好好談一件事」的時刻
內向型人格伴侶其實並不是很常會面帶嚴肅地想找你好好聊聊,相對的,外向型人格伴侶更熱愛交流看法(他們時常很喜歡分享最新的發現和想法)。但當內向型人格伴侶如果有個「想跟你好好聊聊」的起手式,千萬不要漠視這個關鍵時刻,因為他們可是在心裡百轉千迴很久,才在一個自認為很關鍵、很適當、很好的時間,鼓足了勇氣向你提出。
這種「提起勇氣,願意一股腦全部把感受攤開來」討論的意願,對於內向型伴侶來說往往是過了這個村就沒那個店,他們不是天天都這麼有勇氣去揭露自己的真實感受。
如果此時你因為忙碌而沒有注意到這個「關鍵談話」時刻,內向型人格往往很可能做出讓你措手不及且傻眼的決定。很多外向型人格的人自認被伴侶拋棄得莫名其妙,不懂為什麼自己突然被OUT,不要懷疑,很可能是你錯過了某個改變彼此一生的moment。
【解】當你發現內向型伴侶不太尋常,似乎有重要的事要跟你說時,盡可能放下手邊的事,帶他到一個沒有外人,可以放心抒發的空間讓他一股腦傾瀉而出,不要打斷他,就讓他一路說下去,也許主題會從A換成B換成C換成D,但這是你少數可以聽到他真正埋在內心底下糾結的時刻,讓他說。
說完之後不要立刻反應,只要「謝謝他讓你知道那麼多心裡話,你會好好想想」,通常他們的氣就過了1/2。
4. 為他創造可以獨處的時間和空間
內向型的伴侶需要大量獨處的時間,因為獨處就是他們自我充電的時間,外出社交不是不行,只是對他們來說,面對群體,他們「耗電」特別快。這類型的伴侶通常很享受和另一半膩在一起的時刻,但同時也需要一段自己安靜的時間,或許一個人去看一場電影、一個人去逛街採買、一個人去參加課程活動、一個人去騎自行車爬山。
很多人會說,要「尊重」對方想獨處的時間,但落實到真實生活,我認為光是尊重是不夠的,一段關係,同居情侶或共組家庭,並不是任意就可以找到獨處的機會,如果看待伴侶的獨處只是用「尊重/ 體諒」的態度,彷彿「能找到獨處機會我就尊重你,找不到機會那就你的事了」,或「我知道你需要獨處,我願意體諒啊」言下之意像是獨處是一種特例,需要被施加恩惠。無論是以上哪一種情境,都無法讓「獨處」這件事被認真看待。
事實上人人都需要獨處,獨處是一個人沈澱自己,感受自己和周遭環境互動的時刻,也是釐清自我意向的重要儀式。只是有的人需要的時間多,有的人需要的時間短一點。
為你的伴侶創造一些他可以獨處的機會,特別對於內向型人格的伴侶,他會活得更光彩。
【解】情侶可以主動提出彼此約定獨處的時間,例如每週的某一天或某個時段。或是旅程中,某段時間各自去自己想去的地方,某段時間再會合一起行動;夫妻可以在某段時間,由其中一方帶著孩子去活動,讓另一個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,然後彼此交換這樣的時刻。其實最重要的是,當你對另一半的獨處時刻持的是積極鼓勵態度,而不是「施嘉恩惠給對方」,彼此的互動就會更好。
5. 他不是故意不合作,很可能是「社交」帶給他壓力
很多夫妻會在家庭聚會的時候弄擰,明明平常很正常的伴侶,卻突然變得「很難講話」、彆扭,此時第一個進入腦海裡的,通常是「他是不是不喜歡我的家人?」懷抱著這樣的想法,伴侶所做的任何舉動都像是對自己家人的冒犯和挑釁。
事實上問題往往未必是因為「喜不喜歡」他們,而是「是否擅長(長時間)和他人相處」,內向型人格伴侶並不是不愛和別人互動,而是對於「長時間將自己暴露在他人眼前」,很難感到自在。
他們會因為太想讓他人覺得愉悅舒服,而使自己莫名有壓力;短暫的社交還好,長達數小時甚至好幾天的相處,對他們來說像坐牢一樣,原本內心的小OS終將爆發成大牢騷。
【解】內向型人格伴侶和家人最好的距離,就是「短暫而真心歡愉的片刻」,不要期待他們可以長時間和他人共享生活空間或社交,就當他們是有領地性的鳥,距離讓他們和別人的關係能保持美感。
文/御姊愛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關於本文作者- 御姊愛 Miss Anita
作家/ 電視節目主持人/ 企業名人講師/ A++ CLUB精緻課程創辦人
政大廣電研究所碩士畢,曾就讀政大新聞所博士班,取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慧與商業策略學程認證、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價值投資學程認證
熱愛旅遊與自學,曾旅居於義大利佛羅倫斯、挪威、英國,正在自學法文與義大利文。
*第一時間收到廣播音頻,請加入御姊愛的LINE: https://line.me/R/ti/p/%40yujieai
*最綜合的御姊愛主站,請加入御姊愛粉絲團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issAnitaGoodLife/
*最深度無業配的御姊愛文章,請加入Medium專欄:https://medium.com/@anitahsu_14600
*最生活化的御姊愛,請加入Instagram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stories/missanita705